中药治疗骨髓炎,您值得信赖!!
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辩论很久以来从没停止过,双方似乎谁也说不服谁。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是用来治病救人的,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它们之间也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不过,由于中西医的渊源、看问题的角度和对象不同、治疗疾病的方法不同,中药和西药又各有其特色。
首先,中药与西药源头不同。中医是临床医学,研究的始终是活人;西医以解剖为基础,进行分析,从研究死人开始。在中医药体系中既学药又学医,医、药不分家,中医药学人士是中药的共同创造者,可以按照中医理论祖方,且早已在临床上证明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在西医药体系中,医与药完全分开,西医大夫仅是西药的使用者,西药则是药物化学家从诸多化合物中盲目筛选出来可能有效的化合物,用动物实验确定其安全性,再用临床试验进一步确定其安全性、有效性和最佳给药剂量。
中医从整体看问题,辩证论治,将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各部分相互影响,中药的优势在宏观准确性;劣势在缺乏微观精确性。西药把人视为各零件的组合,虽具有微观精确性,但却无宏观准确性,因而只能解决局部问题,而且在解决局部问题的同时,却往往会给身体的其他部分带来麻烦。认识论也表明,宏观包括并统帅微观,微观用来阐述宏观,但绝不能包括和统帅宏观。整体与局部关系恰是中药与西药的重大区别。因此中医药可以同化西医药,西医药不可能同化中医药。也可以说,中医药博大精深,再有200年,西医药也赶不上、也理解不了中医药。
而且,中西医依靠对象不同。中医给人找健康,西医给人找病。中医则是依靠病人的自我康复能力,虽然有时也用药直接对抗一些疾病,但用药主要是借以调动人这一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而已。中医是中庸医学,西医则是对抗医学,以药为依靠对象,用药对抗疾病,如用药消炎灭菌。
在毒副作用问题上,中药多采用复方,以求各味药间的协同作用。即使单味药,也是个小复方,其不同成分间也有协同作用,从而增效减毒。因此中药往往有双向调节功能。例如,用三七这一味药,既可活血也可止血。然而西药均为单体,纯而又纯,局部对抗,这却往往是其毒副作用的根源:食至精则有害,药至精则有毒。所以,只要配伍得当,讲究“中病即止”,“效必更方”,从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几千年来,没有哪种中药因毒副作用被淘汰。
有人已提出复方的水闸门理论。假定一种成分算一个闸门。假定由于西药的微观精确性,其有效率(截水率)可高达90%。每味中药有效率仅50%,远低于西药,但四味中药的协同药效可达1-0.54=93.75%。
可见,中药治疗骨病潜力大、优势多、相对西药,其毒副作用要小得多。但是中药治病见效缓慢,几乎是普遍公认的事实。治病求本,整体调理是关键。毕竟,止疼不是目的,除病根才是根本。治疗骨病必须从根源入手,快速止痛或使用激素类药物只能掩盖症状加重病情。手术治疗更是不可取,被人们称为“致残性治疗”。
于是,一种纯中药、不依赖抗生素、不手术、不截肢、无毒性、见效快、标本兼治的治疗手段提上日程。重庆贻青中医院提出了纯中药靶位透皮论治的原理,它是以中药外用,内病外治的途径,针对病患区的特殊症状,通过药物在病患区域的调节引起的扩散和提引等功能来直接改善局部环境,来达到以局部带动整体又通过整体对局部起到良性调节的循环功能。吸收了几千年传统中医药学的精髓,融合了中药在医疗诊治上的种种优势,实现了由复杂的现代医疗技术转向简便的以外作用于内的中医治疗,改变了以复杂的内治内为主的途径,而变为以简单的外治为主的治疗途径,可以说,这种论治是在传统医学精华上的创新。
这种治疗方式,因用药直接作用于炎性区域,它正好和现代西药的给药书统统归,具有专属性,药物对机体的干扰最小,毒副作用最低,药效以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送到了患病区,可使疗效提高很多倍。因此,临床上最能体现出作用直接的可见性、药效的可靠性、用药的安全性。
有道是:“精诚所致,金石为开”,重庆贻青中医院始终以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临床经验,既立足当代,有博古纳今,谱写了中医治疗骨病史的新篇章,为众多骨病患者送来了阳光,赢得了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无尽感激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