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先生胸椎结核2年,院外手术4次
患者介绍:
姓名:任强 性别:男 年龄:36岁 住址:浙江 杭州
患者自述:
2006年2月,患者家属无意中发现背部有一突出包块,按压无痛,质囊性。于当地医院就诊,抽液病理学检查,诊断“冷脓肿”,胸部摄片诊断“胸椎结核及右肺结核“,建议患者住院抗结核治疗。治疗3个月后,患者出现低烧,食欲下降伴有恶心,盗汗等不适。右胸腔约有300ml积液。多次行胸腔穿刺术,并于2007年3月行“右肺尖切除术及右胸膜粘连术”。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食欲下降,失眠伴有低烧,盗汗。院方建议转院治疗。
2008年1月,患者来我院就诊,我院以“继发性肺结核合并胸椎结核”收入我科。
病情转归:
右肩胛下,约第10,11胸椎处有突出包块,局部形成开放性窦道。
我院采取局部开窗穿刺疗法,引出黄色夹杂血性浑浊液体
瘘口瘢痕愈合,局部肿块消失
治疗65天后,患者局部皮肤弹性恢复,瘘口完全瘢痕愈合,肿块消失,胸部体征无明显阳性。
治疗7个月后,患者出院时病情,胸壁无畸形,局部愈合良好。身体状况,食欲,精神状态佳。
治愈后和专家王贻青合影
专家点评:
继发性肺结核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较多。较多出现右肺尖部,发作时,患者往往伴有咳嗽,咳痰,失眠盗汗等明显不适。循着淋巴管可有浸入胸膜,胸壁,肋骨的可能。
往往抗结核治疗被选为首要疗法,该药对肝肾功能损害较大。在伴有冷脓肿,胸腔积液时多采取局部穿刺,在抵抗力较差患者易出现术后感染。
我院采取局部靶位定向体液疗法,通过局部皮肤将药送入病灶区,可以避免药物对肝肾的损害。该药通过透皮提引式作用,促使局部脓液通过引流管流出体外,并且可以加快局部内环境的改善,促进局部坏死组织的吸收及增强病原体的杀灭作用。通过促进肉芽组织再生使窦道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