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骨骨髓炎
一、概述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跗骨:共7块,属于短骨,相当于腕骨,但体积较大,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其排列为前、中、后三列,后列有距骨,与胫、腓骨形成关节,距骨下方为跟骨;中列为足舟骨,位于距骨前方偏内侧;前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三块楔骨位于足舟骨之前,骰骨位于前外侧。
跖骨:共5块,属于长骨,相当于掌骨,由内侧向外侧依次称第1~5跖骨。每块跖骨由近及远可分为底、体和头三部分,第5跖骨底特别粗大且向外后突出称第5跖骨粗隆。
趾骨:共14块,趾骨不参与传导体重,所以较指骨短小。一般⻊母趾为2节,其他各趾为3节。趾骨的形态和命名方法与指骨相同。
足籽骨:一般位于第1和第5跖骨头着力点的下方。
二、病因
足骨骨髓炎常见于外伤性,主要由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例如,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病原菌直接由伤口侵入骨组织引起的感染。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和大型建筑的工伤事件的发生,外伤性骨髓炎已经居首位。其特点是,感染始终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向两端发展蔓延,同时易在其骨与软组织处形成脓肿,骨折部位形成死腔。
指、趾骨性骨髓炎中医认为系疔疮、恶性损伤筋骨引起的疾病。一般为外伤后感染所致。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可见于吸毒者,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
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组织病变引起的无痛性的慢性感染。
三、临床症状
外伤后引起的骨髓炎,除非有严重并发症或大量软组织损伤及感染等,一般全身症状较轻,感染多较局限而少发生败血症,但应注意并发厌气菌感染的危险。
在外伤性骨髓炎,有开放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根据局部损伤程度,感染范围而有不同表现。一般起病急骤,常伴有高烧、足骨肿胀。由于骨内压增高,足骨剧烈痛、压痛及叩痛。
四、检查化验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
2、X线检查
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的不能显影,所以实际存在的数目往往比照片上所显示的多。
3、CT检查
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
4、活检
对于骨折和肿瘤,可通过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5、碘油造影
为了明确死骨或骨腔与窦道的关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作窦道造影。
五 、特色治疗
特色治疗足骨骨髓炎——靶位定向体液疗法:重庆贻青中医院主要采用以“靶位定向体液疗法”中医外治骨髓炎:
1、提脓拔毒 专属药效使坏死组织脱落、液化、将积存在病灶区内的各种至炎因子,随脓液通过窦道排除体外,改善瘀滞肿胀状态,调节又降低组织的酸化程度达到改善内环境。
2、穿透性杀菌 专属药效在局部形成柱状辐射环,持续、恒定于患区,而专属药效具有多靶点、重靶点起到强力的杀菌、抑菌作用,使病患区的毒性降低、防御机能增强。
3、专属药效使血管网、淋巴管网建立与畅通,病患区在得到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肉芽组织、新生骨、扶正固本、增加骨与软组织的愈合能力,从里向外愈合,达到根本治疗骨髓炎的目的。
六、预防与护理
◆ 、预防外伤感染:外伤感染包括组织损伤后感染和骨骼损伤后感染,也是引起骨髓炎的常见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积极预防 。
加强劳动安全管理,防止皮肤擦伤及意外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外伤,应立即就医,勿找土医生按摩、掐、挤等。防止延误病性,如皮肤擦伤,应防止污水泥土污染 。
正确处理软组织损伤和骨折,发现感染要积极治疗。
◆ 、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感染: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感染,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全身和局部的条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发现的迟早,处理的太时与否,也有很的大的关系,因此对于感染性的疾病,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这对于预防骨髓炎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浅表的感染、局部表现明显、容易发现、深部感染常难以诊断,除体温和血象异常 以及患处疼痛较重外,局部皮肤并不一定表现为炎症的浸润,但却有明显肿胀,临床必须认真检查,综合分析,以便及是发现和处理 。
◆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开放性骨折,首先要防止感染,重庆贻青中医院一般不主张内固定 ,因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 充血水肿,若再施内固定,所采用的钢针等异物继续刺激局部,可能成为继发感染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常选用止血,清创 整骨,外用自制的止血生肌之类的药物,用小夹板固定,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已行内固定的开放性骨折,一旦发生感染并蔓延到髓腔后,炎性感染常沿髓内针向两端扩散,在髓内针穿入或穿出部位的皮下,也可能形成感染,一旦发生应特别注意 首先取出内固定物 ,以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