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位定向体液疗法与常规的排脓法区别
慢性骨髓炎是发生于骨组织的慢性感染,病变可涉及骨髓、骨质、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引起骨髓破坏、骨质坏死、骨膜穿破、皮肤破溃,形成一个或多个瘘管、窦道、反复排出脓汁或死骨,瘘口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如果皮肤表面愈合,而内有脓液排除不畅或遇外伤寒冷及抵抗力下降,局部肿胀、疼痛加剧,出现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之后,再次破溃、流脓,经久不愈,致使局部肌肉萎缩、全身消瘦、神疲无力、食欲减退、腰膝酸软等症状。
脓是骨髓炎的一种病理产物。在未溃破前,要辨脓的有无,溃后要辨脓的部位、性质,以此来进行辨证治疗,判断预后。可分以下几点论证:
(1) 有脓:按之软陷,随手而坚;按之四周坚硬,中央软:或手按肿胀部位有热感;按之痛或自觉部阵痛或刺痛。以上4种情况均提示有脓形成。
无脓:按之坚硬,不随手起;按之坚硬不热;按之不甚疼痛,自觉疼痛不明显。以上三种情况均提示无脓形成。
(2) 脓的部位深浅:浅部有脓按之即痛,皮薄光亮,色红紫或红白,高肿坚硬,按之中有软陷,局部灼热。深部有脓则重按之痛,皮厚无光或微红,漫肿坚硬,按之隐隐软陷,局部微热。
(3) 脓的色泽、薄厚、气味和预后的关系:先出黄稠脓液,后出黄脓水,是创口效敛佳象;脓黄白稠,略带腥味,润泽明净,是气血充足佳象;脓稠黄浊,是气血有余佳象;脓稀色白,是气血虽虚,未成败象;脓稀为粉状污水,或按之有败絮状物,腥秽恶臭,是气血衰败,穿膜着骨,属败象,是体弱渐复,有收敛之象;由厚脓转为薄脓,是体质渐衰,一时难敛;脓色紫挟有血块,是血络受伤,未成败象;脓稀略带绿黑色,是毒蓄久,有损肾伤筋之虑。
脓在病理上是一种炎症表现,也是菌类侵蚀的结果。但同时这也是一种自身免疫表现。得了骨髓炎,出脓流水不要着急,要科学对待。常规的排脓方法是:
a.穿刺:多用于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了解病灶大小,有时注入造影剂。但慢性骨髓炎,骨硬化,穿刺难以成功。
b.切开:与穿刺相比,可以充分排脓。对深部脓肿及骨髓脓肿,必须广泛切开并行病灶清除。慢性骨髓炎复发通过简单的切开不能根治的,与单纯穿刺没什么两样。
c.骨皮质开窗:急性骨髓炎初期的方法,即使在慢性剧痛期骨髓内有脓肿,也必须进行骨皮质开窗,为进行根治病灶清除开窗应大。如病变长可行分段开窗术。开窗时,横径0.8-1.0CM,过宽易发生病理骨折。
d.引流:骨开窗及病灶清除后,必须引流,最彻底的引流为放入多路冲洗管进行持续冲洗。骨病灶及软组织病灶内应放置冲洗管。如病灶长,冲洗液中加入有效抗生素或中药制剂。
以上排脓方法有着巨大的缺陷和局限性,这就是易产生耐药,杀菌不彻底,脓液毒性尤其是骨组织里的毒脓不能持续排出,使骨髓炎迁延难愈,且反复发作。
与以上方法有所不同,重庆贻青中医院提出治疗慢性骨与软组织感染为主体疾病以液养液,以液泄液的独特见解。这一见解是基于排脓拔毒、生肌养骨的中医理论基础上的。要排毒,用具有排脓、腐蚀作用的中药,自内而外破坏窦道和死骨,促进脓液、死骨和无活力组织排出,使肉芽鲜红形成新鲜创面。 要生肌,采用具有祛腐生肌、长肉敛疮作用的中药,自内向外促进骨髓、骨质、肌肉及皮肤组织再生和修复,最后使窦口愈合。
落实到临床实践上,该院围绕“靶位定向体液疗法”使用专方治专病,药效的双向调节。如在靶位区,形成柱状辐射环或平面辐射区,以靶位透皮扩散或靶位透皮提引式,将药物的活性物质直接持续性送入,将病患部不具有生理状态的液体促其散脱于体循环中。靶位透皮提引式是将靶位区的脓性分泌物从病灶腔或面,以机体的津液为载体提引移除于体外,来拉动改善靶位区域液体的有效循环与更替,使靶位区病变组织有了吐故纳新与增生性修复的能力。
靶位定向体液疗法的实施,为病变的靶位区组织刨造了具有生态渐次愈合的条件和能力。在慢性骨与软组织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学上,重庆贻青中医院认为在所有的药物治疗中,第三给药——靶位定向透皮给药的副作用最少,疗效最直接,最有效。靶位透皮扩散给药途径所出现的止痛,活血化瘀消炎作用最直接、 最迅速和确切。靶位透皮提引式给药的提脓拔毒作用,改善临床症状最快,疗效也最确切,达到根本治疗骨髓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