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糖尿病足”的高发
冬季到来,气温逐渐变冷,重庆贻青中医院专家提醒中老年人,警惕冬天“老寒腿”症状,这可能是某些患者“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应该及时发现并及时就医,错过治疗良机会导致截肢。
入冬以后,本市一些中老年人出现了行走一定距离后就腿沉、腿酸、腿痛,休息后有所缓解的症状,即间歇性跛行。还有人在夜间出现脚冷、脚痛等症状,影响睡眠,头晕、视力下降。许多人误把“糖尿病足”当成是“老寒腿”,或者以为这是得了腰椎疾病,其实出现了这种症状对于常人来说可能是一般的疾病,而对于糖尿病人却是极其危险的“糖尿病足”信号。
“糖尿病足”也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严重而可怕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寒冷、潮湿的环境容易发病,所以北方的发病率较高。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也会导致原有病变的加重,因此“糖尿病足”患者经常在冬天出现症状恶化。由于血管闭塞,血液营养输送不到足部,造成伤口经久不愈。另外,因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不可逆性,如果一味地依赖于药物,往往会错失外科干预时机,甚至造成截肢的后果。它与冠心病同属一类疾病,是全身性的大、中、小动脉的病变,应该尽早进行周围血管成形术,达到疏通下肢血管的目的。
“糖尿病足”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有逐年增多趋势。人体的动脉好比一个输油管道,动脉血每时每刻在动脉中流动,将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各组织器官。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随着斑块不断增大,管腔逐渐狭窄,管道通畅性受到影响,流向下肢的血流就会减少,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时,供应下肢的血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直至溃烂截肢。
早期“糖尿病足”症状
“糖尿病足”早期常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俗称“抽筋”,由于这些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很容易与腰椎病关节炎脉管炎等其他病混淆。老年人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肢体疼痛时,要进行血管方面的检查,以免误诊。“糖尿病足”如果病变继续发展,就会出现跛行症状,在行走约数百米甚至数十米后,出现小腿肌肉的酸痛,也可以是下肢其它部位的疼痛,患者被迫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才能缓解。继续活动后,疼痛反复出现。随着病变的加重,出现疼痛的距离越来越短,从开始的能走几百米到最后只能走十几米,甚至几米。如果出现跛行症状仍没有诊治,病变会继续恶化,出现“静息痛”,患者即使在不运动的时候,仍然会有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更重,患者寝食难安,精神紧张。进入晚期后,脚上即使破了一点小口也非常不容易愈合,下肢逐渐出现坏死。